随着美中科技战持续升级,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深远变化。在贸易限制和制裁的双重压力下,芯片制造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其全球供应链战略。
企业加速向中国以外地区寻求替代生产基地,这一趋势为马来西亚带来了更多投资和商业机会。
东南亚芯片制造新宠
美国的美光科技公司(Micron Technology Inc.)便是积极布局东南亚的芯片巨头之一。为减少对中国及台湾的依赖,该公司正大力开拓新市场以应对美中紧张局势。美光科技近日宣布,未来几年将在新加坡投入70亿美元(315亿令吉),扩展其生产规模。这一决策受到人工智能(AI)带动的先进内存芯片需求激增的驱动。
同时,美光早在2010年便落地马来西亚麻坡设厂,并在槟城设有两家生产设施,足见其对马来西亚电子产业生态的信心。
与此同时,全球图形处理器(GPU)设计巨头英伟达(Nvidia)与YTL集团合作的200亿令吉投资,也将进一步巩固马来西亚在全球芯片供应链中的地位。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国际历史教授Chris Miller指出,随着全球对AI芯片的需求激增,芯片设计的战略意义正在提升,马来西亚若能抓住这一机遇,未来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。
他提到:“像英伟达这样专注于AI专用芯片的科技公司,是当前技术进步最快的领域。微软、阿里巴巴、百度和脸书等科技巨头纷纷设计定制芯片,以更高效地处理其AI工作负载。”
半导体产业的机遇与挑战
全球半导体行业作为现代科技的支柱,近年来发展迅猛。然而,随着市场需求的爆炸式增长,行业也面临着技术革新与供应链调整的双重挑战。
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(SIA)数据,2024年11月,全球芯片销售额达到历史新高,达57.8亿美元,同比大涨21%。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(WSTS)预测,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将再增12.5%,总规模突破6870亿美元。
尽管美国可能对AI芯片出口实施新一轮限制,分析人士预计这一政策对马来西亚半导体行业的影响较小。
强劲的产业基础
马来西亚长期以来是全球芯片产业的重要参与者,其在芯片组装、测试及封装环节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凭借成熟的电子制造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,马来西亚吸引了诸如英特尔、德州仪器和英飞凌等全球顶尖芯片制造商。这些企业依托马来西亚的生产基地,巩固了其供应链的稳定性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11月,马来西亚电气与电子(E&E)产品出口总值达510.3亿令吉,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0.3%,同比增长12.2%。
尽管美国计划加强对AI芯片的出口管控,但本地科技企业受到的直接影响有限。据肯纳格投资银行分析师周铭良和彼得·孔的分析,英伟达在马来西亚唯一的OEM合作伙伴NationGate Holdings Bhd预计不会受到新规的重大影响。其主要业务来自新加坡,产品交付已通过相关审批流程。
迈向芯片强国的政府目标
马来西亚经济部长拉菲兹最近表示,随着数据中心投资的持续增长,马来西亚计划在未来5至10年内生产“马来西亚制造”的GPU芯片。他在经济论坛中提到,发展芯片产业将带来高附加值经济活动,并有望使马来西亚跻身全球芯片强国行列。
此外,哈萨纳研究院(Khazanah Research Institute)指出,发展本地芯片制造业将有助于缓解技能型就业不足问题。以Silterra为例,这家成立于1995年的芯片制造商曾因资金和扩展不足被迫出售。但若未来能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本投入复兴类似企业,马来西亚将有能力培养更多高端技术人才。
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深刻变革中,马来西亚正处于关键节点。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、成熟的电子产业链以及持续的政府政策支持,马来西亚有望借助美中科技战的契机,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芯片供应链中的地位,并向高端芯片制造领域迈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