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伊始,亚洲货币市场波涛汹涌,美元持续强势令区域经济体承压。野村证券最新报告揭示,各国央行正采取多元化策略应对这一复杂局势。
自2024年10月以来,亚洲货币普遍走软。根据野村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,印尼、马来西亚和韩国选择允许本币贬值,而印度则通过大规模市场干预试图稳定卢比。
美元强势延续,亚洲货币承压
野村证券指出,美元强势可能持续,而特朗普政府可能迅速推进关税政策,进一步抬高通胀水平。预计美联储将于3月仅降息一次,这种环境将对亚洲货币形成持续贬值压力。
尽管如此,野村认为,当前局势与1997-98年亚洲金融危机或2013年“缩减恐慌”有着根本区别。亚洲经济体如今拥有更灵活的汇率、更充裕的外汇储备以及更强劲的宏观经济基本面,这为抵御外部冲击提供了韧性。
政策抉择:“不可能三角”考验央行智慧
野村报告指出,亚洲央行面临经典的政策“三难困境”——如何在汇率稳定、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之间找到平衡。这要求各国央行在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之间谨慎权衡。
野村建议亚洲央行允许货币适度贬值,理由包括:其可作为“减震器”缓解出口疲软和关税影响,同时避免因抗拒调整而削弱出口竞争力。此外,长期干预外汇市场可能加剧流动性紧张,反而损害经济增长。
亚洲多国采取差异化应对策略
面对美元强势,亚洲各国央行正在探索多样化的应对措施:
- 中国:人民银行维持对“强势货币”的承诺,同时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支持经济。
- 印度:印度储备银行预计允许一定程度的货币贬值,同时降息刺激国内需求。
- 韩国:采取非利率措施,如放宽银行外汇头寸限制,以稳定韩元。
- 印尼:因外汇储备不足,印尼央行可能推迟降息。
- 菲律宾与泰国:两国政策空间较大,央行预计继续放宽货币政策,疲软货币将为旅游业和出口提供支持。
管理贬值步伐成为关键
野村强调,虽然允许货币贬值是合理之举,但必须谨慎管理贬值速度,以避免市场恐慌、资本外流及更严重的经济影响。
例如,中国央行通过发行600亿元人民币票据稳定市场信心,而韩国则启动外汇对冲策略防止汇率波动。此外,强化外汇管理政策,如要求出口商结汇,也成为部分国家的重要手段。
展望未来:增长与稳定的平衡之道
野村的报告总结认为,尽管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,但亚洲各国经济体的政策韧性和灵活性为应对挑战提供了支撑。各国央行需要采取量身定制的策略,在短期应对与长期发展之间找到平衡。
最终,亚洲经济体如何管理货币贬值、保持经济竞争力,将决定其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的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