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星资本抢攻太阳能市场 加速本土化布局

为了降低我国太阳能领域对中国供应链的高度依赖,维星资本(WINSTAR,0336,创业板)正积极与政府合作,致力提升本土制造能力,并希望成为工程、采购、建设和调试(EPCC)领域的重要本地供应商。

本土化供应链契机浮现

维星资本首席执行员蔡汶峰在媒体汇报会上指出,目前我国EPCC及太阳能供应链中的关键零件,如太阳能板、光伏安装结构、功率调节器及电缆等,近99%依赖中国进口。该公司正积极进入市场,并与政府紧密合作,以符合本地供应链政策的要求。

维星资本自2023年起涉足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,并拓展相关原料与配件贸易,旗下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家知名太阳能EPCC公司,包括柏卡集团(PEKAT,0233,创业板)及北方太阳能控股(NORTHEN,0340,创业板)。

中国退税政策调整利好本地企业

蔡汶峰提到,中国自去年12月起,将铝产品出口退税从13%降至0%,此举将削弱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,为本地厂商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。

“过去,中国企业受益于出口退税政策,以接近成本价将产品销售至大马。然而,随著政策调整,本地供应商的竞争力有望提升。”

LSS5视为额外红利,CGPP成重点

针对政府推动的大型太阳能计划(LSS5及LSS5+),蔡汶峰认为,由于LSS5的每千瓦时电费调降至15至17仙,较之前20仙的费率有所下降,EPCC承包商的利润空间将受到压缩。因此,公司将LSS5业务视为额外红利,而非主要增长点,并计划将重心转向企业绿电计划(CGPP),因其电费维持在约20仙,回报相对较高。

国际市场布局仍聚焦本地需求

对于美国近期对东南亚进口太阳能板征收关税的影响,蔡汶峰表示,公司99%的销售市场仍集中在大马,因此影响有限。

“虽然我们有进军国际市场的计划,但美国只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,我们将优先考虑更友善的市场。”

他透露,公司已陆续收到来自澳洲、加拿大等国的客户询价,但由于现阶段产能接近饱和,即使新增设备投产,产量仍将完全供应本地市场。

“我们的策略是先巩固大马市场,满足国内需求后,再考虑拓展海外市场。我们掌握大量市场数据,一旦时机成熟,可迅速进军国际。”